20世纪末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便是地球环境问题。地球气温的上升、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森林的减少、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环境荷尔蒙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威胁,同时也为人类的今后发展敲响了警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造成地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背景,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所承受的能力。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遏止环境负荷,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系已刻不容缓。在日本,循环型社会被指定为21世纪型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尤其是2000年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以来,在控制废弃物的废弃量、再使用和再利用等正确处理方法的倡导下,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减轻环境负担等已被公认为最为科学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中国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和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能有机地结合经济发展与有效控制环境负荷,进而为环境保护和制定合理的环保护制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已是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此次的研讨会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为国内外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人员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共同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环保型农牧业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大计,为探索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学术机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
会议于2004年8月5日—7日内蒙古大学正式召开。会议名称为:《中国北方地区环保型农牧业与循环经济的发展》。会议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同日本国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发起,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生态环境学院共同承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本次会议的两个发起单位曾于2002年8月共同主办过一次中日学术研讨会,就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交流。近一年多以来的社会反映表明,这次会议及其成果受到了两国学术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认为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会议结束时就举办第二次会议事宜所达成的共识和之后的磋商,举办了本次会议。因此,本次会议属于中日两国学者们就共同感兴趣的相关领域问题研究的第二次双边国际学术会议。
自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茨城大学、拓殖大学、东京农工大学、新泻大学、千叶大学等日本高等学府和研究单位的学者,联合国际交流合作协调委员会日本事务所、国际环境NGO FOE Japan 中国沙漠绿化组等社会团体的专家,以及在这些单位和机构就业或正在深造的中国籍学者和学子16人;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中国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方4家主办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内蒙古奈曼旗、北京慷诚经济技术实业公司等农村牧区和企业单位的代表,以及内蒙古大学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佟国清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发表即席讲话。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和日本茨城大学中川光弘教授分别代表本次会议中日方组织委员致开幕词。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内蒙古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且做了重要讲演。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采访并报道了会议的整个进程。
会议以“大会报告+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25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北方地区环保型农牧业与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代表们的论题和讨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环境问题。
日本茨城大学中川光弘教授认为,在20世纪末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地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森林的减少、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爆发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今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和环保制度均衡发展的循环型发展道路才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建立人类与自然共存发展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是很重要的,而在这个确立过程中东洋传统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协调委员会日本事务所的中出了真先生,则以北方干旱地区的水环境问题为例子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东京农工大学的陈亮,以北京市的水问题为实例,就中国目前存在的水危机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合理衔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论点和相关数据表明,环境问题非常严峻,而其中水环境的形势更是令人担忧。
二、关于环保型农牧业。
日本学术振兴会和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双喜及鬼木俊次先生,对我区苏尼特右旗的移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近年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在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北方干旱地区的草原地带,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的环保政策。而在内蒙古等畜牧业大省和自治区则实施了“休牧禁牧”和“围封转移”等措施,这些措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苏尼特右旗所建立的移民村,由于缺乏具体的补救措施,出现了不容乐观的局面,使牧民的经营步履艰难。统计结果显示,环境保护、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开发地区经济相互错位的局势越来越明显。就苏尼特右旗的状况来看,有机结合环护政策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并保持二者的平衡已成为今后建立健全环保型农牧业的工作重点。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满都呼教授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用地经营模式演变与土地资产化管理初探”为题目进行了讲演。讲演认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主体部分。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更要遵循环保型农牧业和循环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明确土地资源是资产,并且明确解决土地资源资产产权关系,才能理顺诸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经营的责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恢复和发展内在的“造血机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全面振兴发展之路。
中国东北农业大学的王红梅教授就黑龙江省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政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讲演稿以黑龙江省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化经济发展下农民自发行为的理解为中心,以黑龙江省全省、国有农场、一般农村和城市近郊地区的4个方面为对象,分析和研究了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农用地的特征,产生农业土地利用问题的机制,以及解决问题对策的效果和局限性。日本新泻大学的木南莉莉等与会者则介绍了关于获得ISO14001国际认证的日本生态农业的现状。她介绍了何为生态农业,并根据2000年的农林业普查结果对日本农户和相对应的措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外,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董智等、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海山教授以及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肖智华等代表分别以“内蒙古沙区环保型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内蒙古草原牧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研究”和“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为题目进行了讲演,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关学者们更为详尽的内容,可参阅《演讲概要集》。
三、关于循环型经济及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张小芬代表在“城市边缘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讲演中认为,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与此同时,城市水土流失、城市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的严峻课题。她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状况、城市水土保持和城市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看法,并就城市水土保持对策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左合君等代表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就草地退化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提交了论文提要。提要提供了正蓝旗土地总面积99.63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83.33万hm2以及该区退化草地面积32.21万hm2,其中轻度退化21.67万hm2,中度退化6.73万hm2和重度退化3.81万hm2等许多客观数据。数据表明,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退化,严重影响着正蓝旗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他们从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后提出,正蓝旗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道路,实现重畜轻草向建设养畜转变、由自然放牧的粗放经营向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目标,才能建立真正的循环型和可持续型的畜牧业体系。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额尔敦布和研究员是位资深的草原生态和牧区经济的专家。本次会议上,他以“草原畜牧业是环保型草原经济”为题目进行了讲演。他从中国草原的自然特点出发,对破坏草环境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提出农耕方式不适合草原,草原上的农耕活动贻害无穷,是地地道道的破坏草原环境的经济活动的观点。同时对游牧业的环保作用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他认为,游牧业是历史上的环保型草原经济,游牧方式和游牧文化一直扮演着草原保护神的角色。在阐明草原畜牧业是草原的环保型经济的观点时他认为,由于草原畜牧业具备了很多优点,所以草原畜牧业本身就是草原的环保型经济。
东京农工大学大学院联合农学研究科的张瑞珍女士以内蒙古赤峰市地区“草原兴发”集团为实例,就内蒙古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战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八十年代开始的农业和农村改革,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带来了农村经营体制和农户经营的变化。九十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各地兴起。代表着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也随之发展,并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她认为,“草原兴发”集团的发展模式对农村的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提供了参考模式。
内蒙古财经学院的朝克图介绍了所谓循环型经济系统就是以资源循环为基调,通过减轻环境负荷,达到再生资源优势型社会构造。他从北方地区的循环经济与生态移民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干旱地区恢复生态的关键在于加速农耕民的城镇化。对北方地区而言,建立占地面积最大的草原循环经济是实现北方循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讲演稿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上述目的的对策和措施。
北京慷诚实业公司的赵辉先生则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畜牧业可持续性开发与草场资源合理利用介绍了许多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的经验。
四、其他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部分学者和代表主要就内蒙古沙漠化和防治对策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既有防治工作的设想,也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拓殖大学政经学部的奥田进一先生的“寄予公益信托的沙漠化防治活动的可能性”和国际环境NGO FoE Japan的成田正之先生的“孟和·FoE式浇水法的介绍”等讲演不仅从宏观上分析了沙漠化,而且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了微观的探讨,达到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8月6日会议完成了讨论议程。会后即于8月7日代表们前往武川农区进行了考察交流。在三天的会议期间,各位与会的学者和专家围绕本次会议的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他们或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或对某些问题仍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少研究者近年来在某些领域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与面对的研究任务相比较,这些进展仅仅是个开端,尚待继续深入。通过中日双方学界间的不断交流,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变得更为密切,协同攻关,以便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取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真正为决策部门提供合理的和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