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7日,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蒙古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多语种文献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春雪四季酒店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学生和史学爱好者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
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
研讨会的开幕仪式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乌云毕力格教授代表主办方对前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内蒙古大学额日很巴雅尔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词,对学术会议提出几点建议,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蒙古史学会与会会员对学会常务理事会拟定增补的4名新理事进行了表决通过。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
乌云毕力格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进入主旨发言和学术报告环节。内蒙古大学白拉都格其教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研究馆员、中央民族大学赵令志教授、内蒙古大学仁钦副教授先后以“关于学术史总结的两点体会”、“语文学在民族史研究中的功用-以北方民族史研究为中心”、“绥远城将军及其满文奏折”、“乾隆二十一年土尔扈特赴藏熬茶使团探析”、“新中国成立前科尔沁右翼前旗中共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主旨发言内容涵盖学术史、语文学、专题研究与文献资料等广泛内容。小组讨论分三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2位学者作了现场报告。
白拉都格其教授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
吴元丰研究馆员
赵令志教授
仁钦副教授
6日下午17时30分许举行闭幕式,由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三组组长对各组报告进行总结发言。第一组组长翟禹副研究员总结认为:该组学术报告的第一个特点是,由于民族史学者的研究对象本身的多民族性,通过对一些地方性史料以及宗教文献的挖掘,利用多语种文献来进行实证研究体现了民族史学者的重要性与优势;第二个特点就是,大家对多语种文献的收集、校勘、辨析、整理和研究的功夫,使得史学研究更具有说服力。第二组组长玉海副教授总结认为:该组的报告整体贯穿清代近300年的时间,从地域角度而言,从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到内外扎萨克蒙古、入清前的准噶尔汗国以及和硕特汗国时期的高原历史都包括在内,因此覆盖面比较广;讨论的主体而言,有清代边疆民族关系、外藩蒙古的扎萨克旗、佛教文献的考证、清朝寺院管理策略的变化、佛教高僧、八旗驻防,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呈多样性,如不仅引用喀喇沁、翁牛特、阿拉善等各旗档案、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军机处录副奏折等,还有藏文、托忒文等多方档案文献的引用;文本文献考证和研究、历史学考证、地理信息技术和量化与历史计量学的应用等;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新的探讨。第三组组长齐英博士总结认为:该组发言的内容比较广泛,时间跨度也比较长,从清代到近现代史,涉及将近350-400年间的蒙古史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内容的特点:一是多语种文献史料的介绍与研究;二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研究探讨较为深入;三是中外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具有新意与深入;四是有关教育思想、蒙古救济会以及影像资料中近代蒙古妇女形象的研究值得关注;五是在引用史料和研究方法上,涉猎蒙古文、满文、汉文,还有日文等多语种文献史料,并利用田野调查资料、口述资料和影像资料。至此学术会议的学术和交流环节结束。7日上午部分与会学者考察了武川坝顶北魏阴山皇家祭坛遗址,在现场听取了考古工作者认真细致的讲解。经过一番学术考察后会议全部议程告一段落,这次学术会议宣告圆满结束。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