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国蒙古史学会2020年会员大会暨明清以来蒙古社会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11-13 文字:乌云格日勒    点击数:


10月31日,由中国蒙古史学会、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历史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蒙古史学会2020年会员大会暨明清以来蒙古社会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北京、西藏、吉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及内蒙古各地的学者、学生和史学爱好者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组共收到60篇学术报告,53人到现场发言。


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致辞

一天的会议由开幕式、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闭幕式组成,全程紧凑而有序。开幕式由中国蒙古史学会秘书长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由中国蒙古史学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宝音德力根教授致欢迎辞。中国蒙古史学会挂靠单位负责人、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致辞,向到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科建设情况,对中国蒙古史学会开展的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祝愿蒙古史学界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之后大会遵照国家民政部社团管理局对社会团体章程内容的补充、修改的具体要求,对中国蒙古史学会章程的若干修改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由到会全体会员表决通过。

 

乌云格日勒秘书长主持会议

主题发言由5位专家做报告,由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我校苏德毕力格教授主持。宝音德力根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窝阔台诸皇后事迹补考”,通过《史集》《元史》《黑鞑事略》和碑刻史料相互印证,对窝阔台汗诸皇后事迹进行梳理,指出了史料的漏记、失误,得出了新的结论。

 

宝音德力根教授做主题报告

乌云毕力格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青海新发现的元代八思巴文金虎符考述”,报告对新发现的金虎符暂命名为“秀麻元代八思巴蒙古文金虎符”,认为它是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高级军官的金虎符,很可能是宣慰使兼都元帅的信物,如果推测无误,应归必里万户府达鲁花赤或万户所有。

 

乌云毕力格教授做主题报告

张永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明清易代中的蒙古动向及其影响”,从长时段和宏观视角对东北亚的明朝、蒙古、女真(满洲)及朝鲜四方关系变动和力量消长做了回溯,认为蒙古不仅是满洲代明的辅助因素,也是明清易代的决定性因素,而清代的大一统也终结了各蒙古区域社会分隔发展的趋势,使其在实质上再度整合为一个民族。

 

张永江教授做主题报告

玉海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清代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家谱考述”,通过考证清代《喀喇沁左旗东哨十家子武氏家谱》,揭示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有关的史实,对北元时期东道诸王及其相关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补充。

 

玉海副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张建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1931年国民代表会议前后的蒙古籍代表”,利用已刊档案和时政公报等文献,对于1931年国民代表会议期间的蒙古籍代表的选举及其议案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梳理。

 

张建军教授做主题报告

分组讨论会上48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分为三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一组是“北方民族与蒙古古代史”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乌云高娃研究员担任组长。由13位专家和博士研究生做了现场报告,分别是高建国(内蒙古大学博士)“旦八镇名探源”、孟和巴雅尔(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试论和林格尔护乌桓校尉”、康建国(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元史》所记弘吉剌部特薛禅家族人物考补”、宝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辑、博士)“元代蒙古印刷文化研究”、希都日古(内蒙古大学教授)“关于《蒙古秘史》第262节、第270节、第275节记载的速别额台征迤北康邻等十一部落考释”、李志远(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北征录》所载‘赛罕山’地望考——兼探古代北方民族祭祀敖包、神山文化”、温旭(山西师范大学博士)“元代御赐宸翰视角下皇帝与近臣的关系”、韩忠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古波斯帝国到蒙古时期伊朗地区行省变迁史略谈”、石坚军(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元末明初东胜卫建置沿革补证”、韩慧玲(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明代汉籍所载‘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一说致误探源”、李兴(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元代孔氏家族出仕学官探微”、杨晋(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按法之文而折中于理’——宋元时期赘婿财产继承权的流变”、那顺达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的外蒙古——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图绘制精度探讨”。概括而言,报告内容有从文献学角度考证人物、地名的,有从文化史角度开展讨论的,也有考古、图像资料与文献互证和讨论的。归纳报告内容的特点,一是从《元史》《元朝秘史》等熟悉史料发现新问题;二是将传统文献以新的视角解读,得出新结论。第二组是“清代蒙古史”组,由吉林师范大学吴忠良教授担任组长。由17位专家和博士研究生做了现场报告,分别是罗布(西藏大学教书)“蒙藏关系与清朝权威在青藏地区的确立”、胡日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清代外蒙古活佛与寺庙档案汇编》及其史料价值”、赵一兵(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授)“《古丰识略》的史料价值及目前出版的两部标点本纠误”、阿拉腾奥其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卫拉特史研究七十年”、宝音特古斯(内蒙古大学副教授)“席力图召扎萨克喇嘛罗布藏纳木扎勒获罪史实考辩”、哈斯巴根(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舆图所见清代察哈尔地区行政区划问题”、姑茹玛(内蒙古大学副研究员)“1635年喀尔喀蒙古阿勒坦汗写给沙皇的两封信函”、斯琴毕力格(成吉思汗陵管理委员会副研究员)“达尔扈特源流考辩——以内外十个盟旗中抽调之说为例”、齐英(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蒙古贵族将所属阿勒巴图随印奉上原因初探”、特尔巴衣尔(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乾隆时期对东归后土尔扈特部的宗教政策”、包德强(山东大学博士后)“索岳尔济围场小考”、邓进荣(内蒙古财经大学讲师)“清代藏书家暨书画鉴赏家韩泰华及其家族——从《元朝秘史》的一个钞本说起”、高娃(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清代八旗蒙古人玛拉特·松筠与旗人生计问题”、格日勒(河北省尚义县)“清代正黄旗牛羊群牧地的变迁”、赵发(内蒙古大学博士生)“从‘断裂’到‘平衡’——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归化城土默特都统制”、安宁(内蒙古大学博士生)“清中期察哈尔镶黄旗与镶黄旗牧场旗界考”、郭倩梦(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生“《圣祖御制崇福寺碑》立碑始末考——兼论圣祖亲征噶尔丹”。该组报告内容概括而言,有解读、介绍文献,并分析其研究价值的,如胡日查、赵一兵的报告,评价相关文献的史料价值,并指出今人在文献释读过程中出现的讹误;有关行政区划、旗界和游牧地变迁方面的,如哈斯巴根、格日勒、安宁、包德强的报告,将舆图和文献有效结合加以探讨;有关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方面的,如罗布、姑茹玛的报告,对17世纪的蒙藏关系和蒙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还有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史总结,如阿拉腾奥其尔对卫拉特史研究进行综述。第三组是“近现代蒙古史”,由内蒙古大学娜荷芽副教授担任组长。由13位专家做了现场报告,分别是苏德毕力格(内蒙古大学教授)“冯玉祥国民军驻库伦办事处考述”、乌力吉陶格套(内蒙古大学教授)“七世章嘉呼图克图与民国政府蒙藏院的矛盾探析”、财吉拉胡(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建国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医药学发展史研究”、乌云格日勒(内蒙古大学研究员)“鲁北设治局(1924-1932)与设治员——简论民国地方官员”、娜荷芽(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民国时期蒙古族青年留日史研究——以留学生名簿为中心”、斯琴巴图(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浅谈1926年内蒙古国民党(人民党)一份史料”、敖拉(赤峰学院教授)“清代翁牛特扎萨克郡王苍津及其福晋和硕温恪公主历史足迹考述”、那日苏(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1945年国民党派蒙古族人士对外蒙古独立问题的态度与立场——以白云梯致乔巴山信件为例”、孟根仓(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回归蒙古世界’还是‘拥抱西方文明’?——俄罗斯布里亚特两位知识精英的世纪大对话、仁钦(内蒙古大学副研究员)“档案史料所见察哈尔盟租银地土地关系”、朝鲁孟(内蒙古大学讲师)“布里亚特学者策翁的民族学日记与察哈尔民俗”、图力古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后)“《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白林(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中苏分歧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外交政策”。该组报告概括而言,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如苏德毕力格的报告,利用新资料对冯玉祥设立库伦国民军办事处时间、过程、活动展开了讨论;有介绍史料的,如那日苏的报告,对白云梯1945年写给乔巴山的一封进行研究,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有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如娜荷芽的报告,利用日华学会有关中华民国留日生名簿,统计内蒙古留日生的姓名、人数,探讨生源地院校、留学院校、留学专业、派遣团体等细致的问题;有蒙古族传统医药及传统文化研究,如财吉拉胡的报告,讨论蒙药加工厂、正骨术以及从大众医疗到专业医疗体系的形成;还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如白林的报告,从弱国外交讨论冷战时期中俄蒙关系。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张永江教授主持,由三个组的组长对各组学术讨论做总结报告。学会会长乌云毕力格教授号召学界同仁对从2021年由不定期刊物改版为半年刊的学会刊物《蒙古史研究》关注和投稿。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