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娜琳教授应邀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

2019-05-10 文字:娜琳    点击数:

5月7日-8日,由外交学院与铜仁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学院隆重开幕。来自外交部、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部委、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70多人齐聚一堂,以建国70周年中国外交的经验和启示、外交学学科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在对外战略中的定位与作用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undefined

与会代表合影

外交部大使、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杜起文围绕“中国外交70年的理论与实践”作大会主旨演讲,总结凝练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交事业的经验与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张历历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副主编袁正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兴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副编审围绕“中日关系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大国外交的根本在于战略自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实践历程、巨大成就”“地区国别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关于加强区域与国别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关于中国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几点思考”等六个方面作学科发展报告。

大会还分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外交的理论成就”、“中国外交70年的实践经验”、“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机遇与挑战”等3个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undefined

娜琳教授做学术报告

我中心专职研究员娜琳教授在“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机遇与挑战”议题三框架内发表题为“中蒙关系70年”的发言。娜琳研究员认为,中蒙建交70年来,虽然经历过曲折和困难,但是睦邻友好合作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旋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蒙两国关系经过几次定位的提升,如今跨入新的发展时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蒙古国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方针,尊重蒙古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蒙古的无核区地位,并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包括蒙古在内的周边国家,这是中方同蒙古国发展关系,开展合作时坚持的根本原则。目前,中蒙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两国间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重大政治问题。经济上,中国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的投资来源国。2018年中蒙贸易额达85亿美元的新高,占蒙外贸总额的65%,蒙对华出口额占蒙出口总额的93%。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蒙直接投资存量41.1亿美元,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经贸合作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取代中国成为最大经贸合作伙伴。双边人文交流亦进入了黄金期。目前,蒙古国在华留学生超过10000人,其中7000余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2017年至2018学年共有969面中国学生赴蒙古国留学,占蒙外国留学生人数之首。2018年中蒙人员往来达到200万人次,其中蒙古国公民来华150万人次,约占蒙古国总人口的一半。民间频繁的交往拉近了两国民众的距离,特别是蒙古国老百姓对华好感度在不断提升。

娜琳教授还指出,无疑,当前中蒙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关系正面临着难得的良好机遇。同时,两国关系中还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因为历史原因蒙古国对中国的戒备心理、蒙古国与美国为首的“第三邻国”关系等消极因素不可回避。这些虽然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也必须面对。相信,今后只要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恪守双方确立的宗旨和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视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长期、稳定、深入地发展下去。